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政策法规

山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关于印发《山西省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2021年行动计划》的通知

来源:山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时间:2021/04/26浏览量:

综改区管委会、各市工信局、有关单位:

为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按照“11221”振兴崛起工程行动方案要求,我厅制定了《山西省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2021年行动计划》。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工作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附件:山西省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2021年行动计划


山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2021年4月25日



附件

山西省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2021年行动计划


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既是我国汽车工业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弯道超车的重要选择,也是我省坚持“四为四高两同步”思路,推进能源革命排头兵建设的重要产业路径。为加快我省汽车产业智能化、网联化、电动化发展水平,按照“11221振兴崛起工程行动方案”要求,制定本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省委“四为四高两同步”总体思路和要求,以及省委十一届十次、十一次全会暨经济工作会和“省两会”部署,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紧抓构建新发展格局机遇,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发展和安全,抓好“六稳”、“六保”和“六新”发展,坚持扩大内需战略,打造一流创新生态,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努力实现汽车产业高质量高速度发展,确保“十四五”转型出雏形开好局,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二)工作目标

以“11221”振兴崛起工程行动方案为引领,顺应汽车产业智能化、网联化、电动化趋势,围绕电动、甲醇、燃气三大方向,着重加大对汽车配套产业及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构建“零部件-系统总成-整车”产业链,积极引导企业加大智能化、网联化产品研发投入,助力“人-车-路-云”协同示范项目建设,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

(三)实施路径

以运城大运产业园、吉利汽车山西基地(晋中)、长治成功汽车重点项目为引领,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规模化量产,建设长治、晋中、运城市电动汽车产业集群。依托大同、太原、晋中、长治、运城和阳泉市的产业资源,开拓3-5个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运营场景。推广晋中、长治市甲醇汽车试点经验,提升甲醇汽车基础设施保障水平,在晋中、运城等重点城市开展甲醇汽车规模化应用。以阳泉市数据中心产业园为支撑,优化阳泉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场景,打造区域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加大对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及原材料供应企业的支持力度,吸引一批有竞争力且符合省情实际的企业及项目落户山西,力争全年完成投资50亿元。

二、重点工作

(一)抓好创新生态建设。实施创新驱动战略,通过搭建创新平台、推动成果转化、催生创新成果,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开展创新全覆盖活动,确保整车企业有研发机构、有研发活动(项目)、有其他创新活动全面开展,零部件企业有创新组织、有创新投入、有创新成果。积极推进大运、成功、吉利等企业申报国家及省级技术中心,推动重点企业完成全年研发投入增速20%目标,遴选部分骨干企业实施“创新强筋计划”。

(二)提升技术创新水平。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引智活动,将“卡脖子”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和引进培育研发机构、领军团队、龙头企业摆在突出位置,推动汽车生产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建立产学研用创新机制,攻关整车设计、动力总成、整车匹配等关键共性技术。加强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创新与研发,支持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延伸,推进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发展。

(三)强化市场主体作用。鼓励我省汽车行业企业推动研发设计、制造能力、专业人才等重点领域开放共享,增加有效供给。发挥企业市场主体作用,实现技术、资本、管理有效聚合,企业、园区、孵化器有效承载,把新基建、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等优秀科技成果就地转化为新产品、培育成新业态,打造转型发展竞争新优势。推动省内整车生产企业加速无人驾驶汽车产品研发,争取达到L3级别无人驾驶技术水平,并实现产品试产下线。

(四)规划引领试点示范加强与国家部委对接,争取省内重点企业、重点项目、重大改革、重点工程纳入国家规划。出台“十四五”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和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开展氢燃料电池汽车和甲醇汽车在部分领域的试点示范。推送百度大脑、自动驾驶、智能交通等技术能力融入阳泉市自动驾驶车路协同示范区项目建设,争创国内首个开放式重载网联汽车测试区。

(五)推动产业集聚发展鼓励支持产业集群上下游企业有效融合,营造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良好地域环境和地域文化氛围,推动形成设计、研发、生产、配套、营销、物流等相互促进的汽车产业集群。改造提升现有汽车产业集聚区,提高承接和接纳汽车产业转移的能力,发挥产业集聚的规模经济性,以产业集聚带动产业转型升级。优化产业链的发展布局,以整车企业需求为引导,引进零部件产业配套企业,推进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产品配套本地化,建设区域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

(六)强化产业协同发展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发挥产业联盟协同、协作优势,引导企业进一步释放产能。持续开展产销对接服务,通过山西工业云平台动态发布产品供需信息,实现销售协同;整合产业链资源,推动行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和攻关,推进上下游创新协同;引导产业健康发展,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强化对外合作协同,提升招商引资的影响力和成功率。推动管理模式创新,推动企业间高端人才共享,力争管理和人才协同,持续激发企业发展活力。

(七)加快产业平台建设。通过引进、吸收、补链、培强等方式,深挖现有产业链资源,构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配套服务平台、整车生产平台、示范应用平台、技术孵化平台和协同管理平台。完成“百度AI City”自动驾驶车路协同示范(阳泉城区路段)云控平台、路侧辅助装置建设,依托百度(山西)人工智能基础数据产业基地开展场景数据标注,不断提高智能网联汽车应用后台云服务水平。

(八)推动安全生产工作。强化企业对产品安全的主体责任,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加强对整车及动力电池、电控等关键系统的质量安全管理、安全状态监测和维修保养检测。健全新能源汽车整车、零部件以及维修保养检测、充换电等安全标准和法规制度,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和新能源汽车安全召回管理。鼓励行业组织加强技术交流,梳理总结经验,指导企业不断提升安全水平。各级、各单位要严格按照“三管三必须”的原则,确保监管责任落实到位。

三、推进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依托山西省新能源汽车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能,完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发展议事协调机制,切实发挥领导小组办公室作用,协调解决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牵头做好产业情况摸底调研,酝酿出台符合我省实际的支持政策。对汽车行业重点企业及产品清单实行动态管理,汽车领域“小升规”重点企业也要纳入清单管理。鼓励重点区域及城市综合运用交通管理和资金引导等方式,对重点企业及产品给予支持。

(二)持续跟踪服务。突出“项目为王”原则,执行项目包联机制,强化“实干”和“交卷”意识,对清单企业常态化开展“进工地、到一线、解难题”活动,为企业送服务、送效率、送环境、送资源、送市场。积极引导企业加大对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项目的技术改造力度,支持一批示范意义突出、投资拉动效应明显的重点项目建设,掀起“十四五”开局之年项目建设新高潮。

(三)落实支持政策。落实国家新能源汽车税收优惠政策。对列入《免征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的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对符合《关于节约能源使用新能源车船车船税优惠政策的通知》要求的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船税。对政府投资或利用国有资源设立的公共停车场、占用市政道路在市政道路两旁设立的停车场免收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停车费。

(四)创优发展环境发挥产业投资基金作用,积极引导、带动金融机构和社会资本参与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搭建银企对接平台,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信贷支持,探索建立信用担保、政策担保等机制,切实降低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企业融资成本。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创新电动汽车商业运营模式,建立健全电动汽车融资、租赁、保险、物流、售后、电池利用等服务体系,提升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使用便利性,扩大私人领域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应用规模。

(五)营造和谐氛围通过组织“新能源汽车下乡”系列活动,通过电视、广播、报刊、网络、展览、学术研讨等多种形式,普及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汽车知识,宣传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对于节能减排的重要意义,提高公众认知度和接受度,营造产业健康发展良好氛围。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