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调整补贴
概述:2016年12月29日,财政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四部委联合发布《关于调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从2017年1月1日起调整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贴政策,提高推荐车型目录门槛并动态调整。
点评:在“骗补”被查后,新政策细化了对新能源汽车监管政策,从长远来看,仅依靠补贴政策发展新能源汽车明显缺乏长期动力。
二、放开资质
1月1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了《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规定》一是明确了新能源汽车的定义和范围。所附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准入审查要求》进一步规定了17项审查要求,明确了生产企业准入条件。同时,《规定》所附的《新能源汽车产品专项检验项目及依据标准》中进一步规定了39项检验标准,明确了产品准入条件。并建立了运行安全状态监测制度。
点评:截至目前,共有北汽新能源、长江汽车、前途汽车、奇瑞新能源、江苏敏安、万向集团、江铃新能源、重庆金康、国能新能源、云度新能源、知豆、速达、合众、陆地方舟及江淮大众等15家新造车企业获取了新建纯电动乘用车生产资质,不过以互联网企业为背景的新造车势力,暂无人入局,说明国家相关部门更信任传统汽车企业。
三、电池发展方案
3月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技部、财政部四部委引印发《促进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发展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旨在加快提升我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发展能力和水平,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总体要求、发展方向和主要目标、重点任务、保障措施等。
点评:电池是电动汽车三大主要零部件之一,也是目前技术上亟待突破的领域。《方案》的推出,有利于规范引导我国汽车动力电池健康快速发展。
四、双积分政策
6月1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双积分政策”),明确表示了新能源汽车正积分可以抵扣同等数量的平均燃料消耗量负积分;将每年企业提交报告的时间延后一个月;对小规模生产及销售企业平均燃油消耗量逐年下降要求更宽松;以及调整纯电动乘用车积分计算方式为线性计算,并增加技术指标。双积分政策将于2018年实施,2018-2020年三个年度的新能源汽车积分比例要求分别是8%、10%和12%。
点评:双积分政策据说借鉴了国外的经验,对以传统车为主的车企造成巨大压力,不过可以用补贴之外的政策引导车企向新能源汽车领域发展。
五、推荐车型目录
7月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其官网发布了第297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2017年第6批)(以下简称《目录》)。共有58家企业201款车型入围。其中,新能源乘用车22款,占11%;新能源客车122款,占61%;新能源专用车57款,占28%。
此前已发布5批推荐车型目录,有155户企业的1782个车型上榜。本期《目录》数量有所减少,据相关部门透露有车企未提交车型《电动客车安全技术条件》检测报告而被暂停。
点评:《目录》体现了车企与政策变化之间微妙的关系,也成为市场的风向标,车企要要想拿到财政补贴就要研发出符合其技术要求的新能源汽车并进入《目录》。
六、放开外资限制
6月28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商务部联合发布《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17年修订)》,将于7月28日起在全国实施。如与中方合资伙伴联合兼并国内其他汽车生产企业以及建立生产纯电动汽车整车产品的合资企业可不受两家的限制。
江淮大众成为新政后首个合资企业,根据批复,江淮大众合资项目总投资50.61亿元,建设地点在安徽省合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据此前媒体报道,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总裁兼CEO海兹曼表示,2018年,江淮大众将会有第一款合资产品投放市场,这款产品会是一款纯电动SUV,并计划至2020年在中国提供40万辆新能源汽车,至2025年达到150万辆。
点评:放开外资限制的呼声由来已久,此次外资企业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带来先进技术及管理经验的同时,也将让未来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七、电池竞合
5月初,比亚迪汽车的电子业务部门正式拆分独立运营,其车用动力电池或将面向市场所有车企供货。
6月19日,上汽集团与宁德时代在江苏常州溧阳举行两家合资公司的奠基仪式,双方将投资百亿元合作生产动力电池和动力电池系统。
以电池起家的比亚迪,一直把持国内动力电池老大的位置,每年的动力电池出货量全国第一,近年却被宁德时代赶超。
点评:电动汽车在我国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包括电池等行业在内的整个产业链的快速发展。电池领域的竞争合作将更加活跃。
八、3万公里行驶要求
5月1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了2016年首批新能源汽车补助资金初步审核情况,只有8.5万辆符合政策的首轮补贴标准,仅占2016年全年总销量的16.8%。还有超过8成的车辆还未申报或者未通过,其中因为没有达到3万公里行驶要求的也占据了较大份额。
根据3月27日,财政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发布《关于开展2016年度新能源汽车补贴资金清算工作的通知》,非个人用户购买的新能源汽车申请补贴,累计行驶里程需达到3万公里(作业类专用车除外)。目前,行驶里程尚不达标的新能源汽车,应在达标后申请补贴,补贴标准和技术要求按照获得行驶证年度执行。
目前补贴制度由预拨改为清算,这使得补贴发放的周期延长到2-3年,车企与供应商的资金压力倍增。
点评:这对新能源商用车的运营和发展提出了一个比较严峻的考验,促使企业通过开辟新的商业模式以及引入资本来提升自身的实力。也有消息称,相关部门正在建议修改此条款。
九、拟恢复资质
2月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了对于金华青年汽车、上汽唐山客车、重庆力帆乘用车、郑州日产、上海申沃客车、南京特种汽车、重庆恒通客车7家车企的行政处罚决定书,暂停这7家企业申报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资质。
4月1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又发布公告称,拟恢复除了南京特种汽车之外另外6家企业的申报资质。不过在6月2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也发布了公示,拟恢复南京特种汽车申报推荐目录的资质。
在2016年的新能源汽车骗补核查中,被处罚的并非上述7家单位。最初被公开处罚的是吉姆西以及苏州金龙、少林客车、奇瑞万达贵州客车、五洲龙五家公司。吉姆西被直接取消生产资质,其余四家被暂停申报推荐目录资质,不过在6月29日,这四家同样将拟恢复资质。
点评:骗补风暴后被处罚企业拟恢复资质,说明主管部门并没有一棍子打死,而是对相关企业持宽容态度,给了他们改过自新的机会。
十、测评规程
5月16日,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汽中心”)发布了国内首个电动汽车测评规程-EV-TEST(电动汽车测评)管理规则。
该规则是以续航、电耗、充电、安全、动力五大指标为体系所打造而出。评价结果最后经过权重计算得出的总分将对应1至5星级,获得5星资格要求5项一级指标的基础得分都不低于70分,EV-TEST更注重的是对测试车辆的全面性能考核。
点评:国内电动汽车近年来发展迅猛,车型繁多。EV-TEST评价结果的发布,可以给消费者在购买纯电动产品时提供参考,也能给厂家在技术研发方面提供引导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