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光伏闪充、全固态电池、全车身钙钛矿薄膜和车网互动。”

来源:电动汽车观察家公众号 时间:2025/09/15浏览量: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欧阳明高在2025泰达汽车论坛上演讲时,点名这四项在未来5年非常有前景的技术。 欧阳明高认为,中国新能源汽车革命的下半场并不是整车智能化,真正的下半场是能源低碳化,未来改革机遇最大的红利是电力全面市场化,在这一阶段发展中,上述几项技术很关键。 “海外的车企,尤其奔驰公司都在搞这几项技术,包括全固态电池、滑板底盘、轴向磁通电机、钙钛矿叠层、车网互动等”。欧阳明高提醒道,“我们现在好像超过他们了,但不可能一直是这样,下一阶段的竞争也不能放松。” 新能源汽车发展即将进入新阶段即低碳化阶段。论坛上,欧阳明高针对能源低碳化方面的车网互动进行了深度分析,对这一领域的经济价值、发展意义以及增长潜力等进行了系统阐述。

01 第三次能源革命:

1.02.0的跨越 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阶段,欧阳明高提出“三阶段论”:第一阶段是动力电动化,2010年战略确立,2021年实现爆发,2025年销量预计突破1500万辆,标志着“电动汽车时代”的成熟;第二阶段是整车智能化,当前正处于快速推进期,开启“智能化电动汽车时代”,但需警惕Robotaxi等无人驾驶技术普及后对汽车销量的冲击;第三阶段是能源互动化,预计2030-2035年进入“下半场”,核心是围绕双碳战略,依托绿电、绿氢,抓住电力全面市场化机遇,通过车网互动等模式,让汽车成为能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挖掘新的价值增长点。

新能源汽车革命正契合了第三次能源革命的发展内涵。

回顾历史,人类已历经两次能源革命,分别是从柴薪向煤炭、从煤炭向油气的转型。如今,第三次能源革命正蓬勃展开,其核心是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能源体系。在欧阳明高看来,这包含5大单项技术、4大集成技术与3大共性技术,且已从分开发展的1.0阶段迈向融合发展的2.0阶段。


在新能源1.0阶段,中国5大单项基础技术已实现全球领先。其一,可再生能源转型成效显著,光伏与风电成为主力军,但二者“靠天吃饭”的间歇性特点,给能源稳定供应带来挑战;其二,集中与分布结合式系统兴起,建筑不再仅是用能终端,更被赋予“微型发电厂”的新角色;其三,储能技术快速发展,氢气、电池等成为存储间歇式能源的关键,截至2025年上半年,电池储能已占全部储能的60%,超越抽水蓄能,成为电力系统重要的调节力量;其四,能源互联网技术打破能源孤岛,实现分布式能源的高效互联;其五,电动汽车实现功能升级,不仅是出行工具与用能装置,更化身可充可放的储能终端,具备与电网互动的独特能力。

随着技术发展与产业需求变化,新能源革命进入2.0融合发展阶段。在四大协同式智慧能源系统方面,交通领域推进车---云一体化,电力领域构建源---储一体化,工业领域打造光---热一体化的零碳园区,建筑领域发展光---柔一体化,形成多领域协同发展的新格局。

而三大共性关键集成技术则为融合发展提供支撑,氢能与绿氢储能适用于火电厂燃煤替代等长周期储能场景,储能与电池储能多用于电化学储能电站等中周期储能需求,智能与智慧储能则在车网互动等短周期储能中发挥重要作用。

欧阳明高指出,现在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已面临新的转折点。电力市场改革持续深化,已经成为当前市场化机遇最大的领域,也为新能源产业从1.02.0跨越注入强劲动力。

02 车网互动:削峰填谷,挖掘汽车新价值

车网互动(V2G)是连接新能源汽车与电力系统的核心纽带,同时也是成为破解电网困境、挖掘汽车产业新价值的关键所在。

从现实背景来看,车网互动的发展势在必行。一方面,我国电动汽车保有量持续攀升,带来巨大的充电需求;另一方面,风电、光伏在电力结构中的占比不断提高,如山东地区中午光伏发电量过剩,出现负电价,而夜晚则无光伏供电,电力供需时空错配问题日益突出。若电动汽车无序充电,将进一步加剧电网负荷波动。

车网互动的出现,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理想方案。通过双向充电桩,电动汽车在停止运行时可与电网联接,在能源互联网的调控下,实现“低谷充电、高峰放电”,精准实现“削峰填谷”。中午光伏发电过剩时,电动汽车吸收多余电能;傍晚用电高峰且光伏缺位时,电动汽车向电网放电,有效平抑电网负荷波动,保障电网稳定运行。

更重要的是,车网互动为电动汽车用户和产业开辟了全新的价值空间。当前,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激烈,企业多聚焦于成本控制,却忽视了车网互动蕴含的巨大价值。对此,欧阳明高列举了数据进行阐述,以主流的磷酸铁锂电池为例,其衰减至70%时可满充满放3000次,日历寿命达10-15年。按单次续航500公里计算,500次循环即可满足家用轿车10-15年行驶25万公里的需求,意味着电池尚有2500次循环的富余容量。若按70千瓦时电池包计算,最大可储能近15万度电。以南方地区5毛钱的峰谷电价差计算,用户通过车网互动可获得7.5-8万元收益,这一收益甚至接近部分轿车的价格,让电动汽车从“消费品”转变为“赚钱工具”成为可能。

2025年,国家四部委已在上海等全国9个城市启动城市级车网互动示范工程,标志着车网互动从概念走向实践。用户、企业、地方政府可共同参与构建能源互联网平台,实现三方共赢,进一步推动新能源市场发展。除了与电网互动的V2G模式,车网互动还衍生出V2H(家庭备用电源)、V2B(楼宇供电)、V2mG(局域微网供电)等多种应用场景,覆盖家庭、楼宇、微网等不同层面,应用前景广阔。

03 技术护航:破解车网互动下的电池安全与寿命顾虑

尽管车网互动优势显著,但用户对电池安全与寿命的担忧,成为其推广普及的重要障碍。对此,欧阳明高表示,双向互动后,可以对电池安全和寿命进行更精细化管理,甚至有利于提升电池的安全和使用寿命。

析锂是导致电池起火事故和循环衰减的主要诱因。当充电速度过快时,电池负极电位过低,锂离子会析出形成锂金属枝晶,不仅浪费活性锂,还可能引发内短路。在传统充电模式下,电池要么充电要么放电,放电过程不受控,难以精准检测析锂情况。而车网互动的双向充放电特性,为析锂检测提供了新的思路——通过双向充电桩施加主动电流激励,增加了控制变量,可大幅提升析锂检测精度,及时发现并规避析锂风险。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