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11日,在汽车评价研究院举办的“2025中国混合动力技术持续创新与市场趋势研讨会”上,汽车评价研究院院长李庆文就中国混合动力技术在“十四五”期间取得的成绩以及“十五五”期间制定相关产业规划需要考虑的因素进行了主题演讲。内容如下:
我们支持颠覆性创新,倡导对高碳、高能耗的产品和技术进行淘汰与扬弃。但这一过程并不意味着全盘否定过去的汽车技术与产品。混合动力技术正是一种在传承中创新、在选择中融合、在变异中实现颠覆的典型案例。在汽车产业颠覆式创新的浪潮中,并非彻底否定传统即为成功。我们既要追求技术的突破,也需兼顾产业的稳健、可靠与可持续发展,并需具备更广阔的视野。目前来看,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历程中,混合动力可谓是最成功的技术与产品创新方向。
混合动力不仅推动中国汽车实现“换道超车”,迈向汽车强国的战略目标,同时也带动了传统变速箱等相关行业的改造升级与焕新发展。我们应大力倡导这一创新方向与发展路径。
在这一创新框架下,中国的混合动力发展有以下四点值得我们在全球引以为豪:
首先,中国混合动力产品规模全球第一。无论是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还是多家第三方机构的数据均一致表明,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混合动力产品市场。据相关统计,2024年中国混合动力汽车销量达658万辆,占全球混合动力市场的58%。其中,中国混合动力在全球的优势主要体现在插电混合动力与增程式混合动力两方面。
第二、技术专利全面领先。以往在汽车技术专利方面,中国车企常处于相对弱势的竞争位置,但在混合动力领域,中国已实现显著领先。根据中汽信科 2025 年 7 月发布的权威数据,中国车企在混合动力技术中国专利授权量排名中占据前十的七席,比亚迪以 632 项专利位居榜首,丰田(508 项)紧随其后。若以全球专利总量计算,中国厂商的专利数量已达到日本的 2.3 倍,这一数据颠覆了过去日本企业主导的格局。
第三、全球化布局加快。凭借技术代差与成本控制能力,中国混合动力技术与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展现出强劲竞争力,正在重塑全球汽车产业竞争格局。今年1至8月的数据显示,尽管混合动力整体增速有所放缓,但其出口增速显著高于纯电动车型,这一趋势仍在加强。未来,混合动力技术预计将优先于纯电动车型拓展海外市场,尤其是在发达国家和地区。
第四、混合动力技术成为中国汽车参与国际竞争的关键力量。中国混合动力不仅在三电系统方面表现突出,更成为中国与世界汽车强国竞争的重要依托。未来,中国汽车工业将直接与日本汽车工业在混合动力领域展开竞争。目前在插电混动与增程式方面,中国企业已走在前面,若在油电混合动力领域再度取得突破,中国混合动力技术将真正达到全球一流水平。
在市场格局方面,此前业内著名企业家曾提出“三个1/3”的预测,即燃油车、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的销量各占整体市场的三分之一,但目前看来这一结构正在调整。预计在“十五五”期间,燃油车市场份额将持续下降,新能源汽车占比有望提升至80%。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中,纯电动汽车与混合动力汽车可能呈现各占50%的格局,也有人提出“四六分布”的观点。若从全球视角出发,我更支持业内权威专家之前提出的“五五划分”,即纯电与混动并重发展。
若中国混合动力技术能持续保持全球产业格局中的优势地位,应如何进一步推动其发展?基于以上背景,我提出以下十点看法,既是对过去二十年混合动力技术与产品发展的总结,也是针对当前问题的对策建议,同时可为“十五五”及未来十年规划提供参考:
第一、尊重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地位。混合动力技术的成功并非依靠规划或设计,而是企业基于市场需求和资源条件所作出的战略选择与创新实践。企业的自主创新是混合动力赢得竞争力的根本源泉。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应始终尊重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及其战略选择。
第二、实施灵活、有节制、有效的产业政策。混合动力的发展得益于产业政策的灵活支持。政策应避免“一刀切”,在支持创新的同时保持节制,才能真正发挥引导作用。相关主管部门需清醒认识到,产业政策并非产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市场竞争规律和企业主体作用才是核心。
第三、发挥超大规模市场的优势。中国汽车市场具有“一大两多”(规模大、需求多元、层次多)的独特优势,为各类混合动力产品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正因如此,像问界这样的品牌能够直接从高端市场切入并取得成功,这是其他市场规模较小、需求单一的国家难以复制的。
第四、依托完整供应链体系的支撑。中国已建立全球最完整、特别是新兴产业领域的供应链体系,为混合动力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没有千万家零部件企业的支持,中国汽车产业的转型与升级难以实现。
第五、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促进了企业、高校、研发机构与行业专家之间的深度交流与合作,成为中国混合动力成功的重要因素。
第六、外部竞争压力的倒逼作用。跨国车企在油电混合动力技术上采取的保守与封闭策略,促使中国企业另辟蹊径,构建自主技术生态,实现突破。
第七、优秀工程师队伍的卓越贡献。中国拥有大量优质工程师资源,其创新与实践能力不断提升,成为中国混合动力乃至整个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人力资源保障。
第八、建设开放融合的创新生态。中国混合动力坚持开放融合的创新模式,积极吸收全球先进技术、人才与产品,才实现了今天的成就。未来应继续坚持这一理念,避免走向封闭。
第九、加快产品迭代与AI技术应用。中国车企产品迭代速度显著高于国际传统车企,打乱了其原有研发节奏,使中国在市场上占据先机。这背后离不开人工智能技术的支持以及年轻工程师团队较强的创新与应用能力。
第十、善用资本的力量推动创新。资本在支持技术创新和企业成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混合动力核心零部件的突破与智能驾驶企业的发展均离不开资本的支持。应客观看待资本的作用,推动技术、产业和资本有效结合。
以上十点,既是中国混合动力成功的核心因素,也是应对当前挑战的关键措施,更可为未来产业规划提供有益参考。
主办单位:山西省汽车行业协会
版权所有:山西省汽车行业协会 备案号:晋ICP备2021005569号
地址:太原市并州北路39号 邮政编码:030001
联系电话:0351-4183204 传真号码:0351-4183204